-
施展:越南的最佳狀態,是介於中國台灣和馬來之間
最後更新: 2020-11-25 11:04:19導讀11月20日-22日,特朗普的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在訪問越南時,警告越南領導人及高級官員:越南必須遏制轉運中國出口產品,並從美國購買更多液化天然氣或軍事裝備等產品,否則美國就要對越南加徵懲罰性關税。
此前中美貿易戰,美國限制從中國進口商品,有評論就指出中國可以繞道東南亞轉運出口,有效突破美國限制。如今,美國對越南發出警告,意在進一步封鎖中國對外出口渠道,打壓中國發展。
但越南的外貿依存度(進出口總額/GDP)已經接近200%,美國此舉對越南經濟的發展,可謂是釜底抽薪精準打擊,而越南對中國發展的依賴,也遠超美國預料。
本文摘自外交學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所著《溢出——中國製造未來史》,中信出版社2020年出版。
一 “胡志明”的回答
坐在我們對面的這個人身材瘦小,面容清癯,眼神透徹,留着一縷山羊鬍,冷不丁一看,簡直就像是越南“國父”胡志明。
“你們可以叫我Felix(費利克斯)。”“胡志明”這麼自我介紹,他的越南名字叫阮德成。他於10多年前在日本拿到了發展經濟學的博士學位,現在是河內國家大學下屬經濟大學經濟與政策研究院的院長,還擔任《越南經濟年度報告》的主編,在越南媒體上也很活躍。Felix常來中國,對中越兩國的狀況都很熟悉。
談到越南最近這些年的高速發展,他的一系列分析相當專業。我問他:“越南正在大力吸引各種各樣的製造業進來,那麼越南有沒有自己的產業政策呢?”產業政策是發展經濟學中經常會觸及的問題。
讓我大吃一驚的是,Felix斬釘截鐵地説:“我們不需要產業政策,因為我們有廣州!”
我暈掉了:“什麼叫你們有廣州?”
“我們生產時缺什麼東西到廣州去買就好了,不需要產業政策。”
當然,他所説的“廣州”只是一個意象,實際上指的是整個中國東南沿海——我很快就讀懂了他的潛台詞。一方面,中國東南沿海製造業體系完善,能夠提供越南企業需要的各種原材料和零部件。而且越南與中國接壤,從河內到廣州,走陸路和海路都只需要不到兩天時間,甚至比從胡志明市到河內還快。因此,越南缺什麼去中國買就可以了,不需要自己的產業政策。另一方面,越南規模太小,“廣州”規模太大,後者的外部性效應對越南有着極深的影響。即便越南有自己的產業政策,一旦“廣州”有了什麼新動作,或發生什麼變化,越南所依託的外部環境就變了,它的產業政策也就作廢了。
我讀出的潛台詞很快就得到了Felix的驗證。
我追問他:“你認為越南會發展到什麼程度呢?是發展成下一個中國台灣,下一個韓國,還是……咱們大膽想象下,會不會發展成下一個日本?”
“這些都不可能!越南能夠發展的最佳狀態,就是介於中國台灣地區和馬來西亞之間的水準。”
“中國國內有很多討論,説越南發展飛快,未來很可能會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。”
Felix迴應得更加堅決:“怎麼可能取代得了中國!越南的規模太小了。我們能做到的最好程度,就是在和中國的經濟聯繫中找到越南的比較優勢,把自己嵌在一個合適的位置上,搭上中國的順風車發展起來。”
坐在Felix旁邊的是河內國家大學下屬的經濟大學的副校長阮安秋,她也是從日本畢業歸國的發展經濟學的博士。聽了Felix的觀點後,她微笑着點頭表示同意。
好吧,這是“胡志明”説的,那我就信了吧。
二 為什麼是“廣州”
Felix把中越經濟關係的核心放在了規模差異上。我們先簡單看一下中越經濟規模的對比。
越南在2018年的經濟增長率是7.08%,快過中國的6.6%。如果僅僅看增長率對比,你可能覺得越南會對中國構成挑戰;一旦把規模考慮進來就會發現,增長率能説明的很有限。2018年,中國的GDP是13.6萬億美元,越南則是2425.5億美元,後者大約是上海的1/2,深圳的2/3,不到蘇州的9/10,大致相當於山西或黑龍江的水平,略低於雲南和內蒙古,略高於貴州。如果把越南2018年的GDP和中國各城市的GDP放在一起排序,越南能排在第8名,介於蘇州和成都之間。
越南經濟中還有個特殊的結構性風險,就是三星公司。越南三星佔了三星集團總產值的30%左右,但越南三星的產值近幾年都佔越南GDP的25%以上,其出口額也佔了越南出口額的近25%。越南三星的經營近乎一種“半體外循環”的狀態,經營結構是“兩頭在外”的—零部件、半成品的供應主要來自海外,製成品的主要銷售市場也在海外。除了就業,越南三星和越南本地的經濟聯繫相對有限。
進一步的數據顯示,“兩頭在外”並不是三星這一家公司的特徵,而是越南經濟的結構性特徵。表1是2014-2018年這5年來越南進出口貿易的數據,[1]從中可以看出,越南的進出口增速較快,越南的外貿依存度(進出口總額/GDP)原本就很高,現已逐年攀升到接近200%,[2]但越南的順差率(順差額/進出口總額)很低,始終在1%上下徘徊,也就是説,進出口過程中完成的增加值很有限。
表1 2014年-2018年越南進出口數據
注:上列各項(除外貿依存度、順差率以外)的單位為“億美元”;進出口總額、出口額、進口額三列括號中的數字是相對於上一年度的增長率。
進一步考察越南的貿易結構後,我們發現,越南進口的主要是機器設備和中間產品(零部件、半成品等),出口中則有較大比例是終端產品。
據越南統計總局的報告顯示,2018年,越南的進口品主要包括三大類:機械設備為主的資本性貨物(佔比30%)、中間產品(佔比60%)和消費品(佔比10%)。該年的進口中有超過六成是由外商投資企業完成的。中國是越南最大的進口來源地,其次是韓國,東盟國家排在第三位。而2018年越南的出口品中,最主要的是手機、紡織品、電子產品、鞋子等面向終端消費用户的產品。出口中則有超過八成是由外商投資企業完成的,越南本土企業只在水產品和木製品的出口上佔據主導地位。出口市場中最大的是美國,其次是歐盟,中國排在第三位。
-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。
- 責任編輯: 小婷 
-
蓬佩奧:將依法完成權力移交工作
2020-11-25 10:55 美國大選2020 -
美疾控中心計劃縮短14天隔離期,承認會漏掉病例
2020-11-25 10:36 新冠肺炎抗疫戰 -
美環保局長又不去台灣了
2020-11-25 10:19 美國政治 -
巴西眾院外委會主席誣衊中國,我使館:已嚴正交涉
2020-11-25 10:03 中國外交 -
特朗普的總統每日簡報,拜登現在也能讀了
2020-11-25 09:24 特朗普 -
歐洲航天局:很高興為嫦娥五號探月提供數據傳輸支持
2020-11-25 08:17 航空安全 -
道指首次站上30000點關口
2020-11-25 07:25 股市 -
美國新增超17萬例,累計超1254萬例
2020-11-25 07:06 新冠肺炎抗疫戰 -
紐約數百新冠患者春季去世,屍體如今還堆在冷藏車裏
2020-11-24 23:06 新冠肺炎抗疫戰 -
美媒:決定美國未來外交政策的不是他倆,是中國
2020-11-24 22:39 -
王毅:中日達成五點重要共識和六項具體成果
2020-11-24 22:02 中日關係 -
他又在菲律賓挑撥離間:中國“躺槍”
2020-11-24 21:25 南海局勢 -
他剛被提名為美國務卿,印媒就嗨了
2020-11-24 20:28 美國大選2020 -
“就是這一年,澳對華關係搞砸了”
2020-11-24 19:58 -
“對中國説不負責任的硬話沒有用”
2020-11-24 19:00 -
呵呵,澳媒惡人先告狀
2020-11-24 18:16 海外華人 -
這個時候,特朗普政府還想搞“反制中國聯盟”
2020-11-24 17:18 中美關係 -
2020年度詞彙是啥?牛津詞典犯難了
2020-11-24 17:13 網絡熱詞 -
推動全球抗疫 習近平這樣倡議
2020-11-24 15:37 G20 -
變成《新豬肉時報》了?
2020-11-24 15:29
相關推薦 - 中方宣佈制裁 評論 1422020年GDP逆勢增長2.3%!首破100萬億 評論 720井下傳回紙條! 評論 259拿錢説好話?英國在華博主硬剛《泰晤士報》 評論 438美國已無疫苗儲備,州長怒批 評論 354最新聞 Hot